2015-10-10 09:20:52

關于黃九嬰的記載很少,陸西星占了一頁,而他僅僅幾行。黃九嬰生于明朝天順五年,根據時間計算,是1461年。也就是說,在1481年他二十歲。雖然年輕一些,但好賴能和鐘馗成書的時間吻合上。

尤素發(fā)現不對勁的地方:“這個黃九嬰怎么只有生年沒有卒年?”

果然,在黃九嬰名字的后面,生卒年一欄寫著(1461—)。后面卒年是空的。

丁文同說:“這種情況有兩種解釋,第一種比較常規(guī),就是說此人卒年不詳。那個年代到現在已經好幾百年,文獻經過數次浩劫,缺失散落,這也正常。”

“還有一種解釋呢?”我問。

丁文同遲疑一下,一語驚人:“表示這個人還沒死。”

我們面面相覷,丁文同補充說:“至少在這本書成書的時候,還沒有找到此人死亡的相關證據,只能做爭議性擱置。”

鳥爺翻看這本厚書的前頁,那里有出版說明,這本書出版于1983年。也就是說,這位黃九嬰在1983年的時候,寫這本書的編者至少沒有考證到他死亡的確鑿證據。

尤素摸著下巴,喃喃說有點意思。

我們再看關于他的詞條,黃九嬰生于1461年,明朝天順五年,師從道家南宗的楊海幽,根據南宗輩分九字排序:西道通,大江東,海九空。他排“九”字輩。黃九嬰年少多智,聰慧無比,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煉金燒黃,最后有據可查的記載,他在三十三歲那年飄渺而去,“隱然不知其終”。

尤素看著丁文同手里的古書說:“如果這本書是鐘馗寫給黃九嬰的,這里面就有玄機了。”

我們看他,等他解釋。

“鐘馗寫這本書的本意,咱們猜測過,帶有奉勸之意。”尤素說:“鐘馗勸潛虛子堪破世事,洞察無常。他為什么要這么做?我估計潛虛子做了什么或是說了什么出格的話,兩人是好朋友,鐘馗覺得他要這么繼續(xù)下去,很可能走火入魔,便不惜把自己知道的絕密寫成小冊子給了潛虛子,讓他歸入正途。”

“牽強,牽強太牽強。”鳥爺搖頭。

尤素說:“我這么推測不是沒有道理,假如說潛虛子就是黃九嬰,這個人從記載來看非常聰明,十幾歲就能煉丹。當然,咱沒煉過,不知道里面的玄機,但我想傳承肯定特別隱晦復雜,比高數還難懂。所以說,黃九嬰應該是個少年奇才。這樣的人,學東西快,腦子活,可又缺少紅塵歷練,必然持才孤傲,年輕人不可一世。鐘馗一定是發(fā)現了苗頭,規(guī)勸他沉下心。”

我聽得津津有味,覺得就算牽強,可也符合大邏輯。

“然后呢?”我問。

尤素說:“我在想一個問題,這本寫給黃九嬰的書,為什么會落在君天房地產的山里?這幾百年,看樣子發(fā)生了很多的動蕩和波折啊。老丁剛才說鐘馗正神出了問題,那么和這本書的主人更迭有沒有關系呢?”

“越想越復雜,頭疼。”鳥爺擺手,靠著沙發(fā)說:“我現在就想知道,我們的事怎么辦。”

丁文同想想說:“各位這樣吧,今天我們算是簡單接觸一下,信息交流匯總,你們如果信得過我,就把東西放在我這,我研究研究。再一個,我在社會上認識一些奇人,可以拜托他們給點建議。”

我們把資料都放在丁文同這里。多大的信任談不上,畢竟這些東西放在我們這里一分錢不值,我們也看不懂,莫不如交給他研究,說不定能有個結果。

過了幾天,我正在家郁郁想著心事,尤素打來電話。

他的口氣很嚴肅,在電話里說:“老馬,今天我和鳥爺去醫(yī)院檢查身體。”

我心一揪,一股不祥的預感油然而生:“結果?”

好半天,電話里沒有聲音,尤素嘆了口氣:“我和鳥爺被發(fā)現……患了白血病。”

“什么?!”我愣了,這個消息簡直像晴空霹靂一樣,震得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。

我的眼淚唰一下流出來,說不出什么滋味,難受得要命。

尤素沉默了很長時間,這才說道:“老馬,我給你打電話的意思是讓你也到醫(yī)院檢查一下。我和鳥爺都認為,我們身上的病應該是突發(fā)癥,和那片山區(qū)的經歷有很大的關系。”

我說道:“醫(yī)院我就不去了,如果也是檢查出絕癥,查不查都沒有用。如果不是絕癥,不查也罷。就算我日后死了,也比提心吊膽強。”

“你不能諱疾忌醫(yī)。”尤素沉靜地說。

我苦笑一下:“與其去醫(yī)院,還不如找出那片山區(qū)的秘密,咱們身上病的根子就在那。”

我們約定了時間,到尤素的家里集合,商量下一步事情怎么辦。

到了尤素家,氣氛很沉悶,鳥爺戴著口罩,在電腦前玩掃雷,眼神不在屏幕上,不知飛哪去了。尤素盤膝坐在沙發(fā)上看書,看我來了,把茶幾上的煙扔給我:“來一根。”

“這都什么時候還抽煙?”我氣著說。

“還沒死呢。”尤素從煙盒里抽出一根:“死到臨頭再說。”

鳥爺忽然哈哈笑了一聲,我轉頭看他,鳥爺走過來,也抽出一根煙:“白血病,哈哈,有意思。”

“你不會是嚇傻了吧?”我說。

鳥爺坐在沙發(fā)上:“我想過會死,但沒想到死來得這么快。細想想,我這一生,嘖嘖,活得真他媽叫個窩囊。重新洗牌也好,下輩子托生到富二代家。你怕死嗎?”他問尤素。

尤素笑:“不怕。你呢?”

鳥爺哈哈大笑,看我:“你怕死嗎?”

我正要說什么,門忽然敲響了,我過去打開門,居然是華玉。

我看著華玉,突然發(fā)現她那么陌生。華玉已經洗凈鉛華,穿了一件工工整整的T恤,耳朵上的耳釘,手指上的指甲油都洗掉了,不施粉黛,簡單扎了個馬尾巴,清純得不像話。

我一閃身讓她進來,走進客廳,我對尤素說:“華玉來了。”

“是我讓她來的。”尤素道。

華玉走進客廳的時候,尤素和鳥爺眼睛都為之一亮。

我拍拍鳥爺,示意我們到里屋去回避。

華玉說:“不用走,我來就說一句話,你們都是我的朋友,不要回避,大家都聽聽。尤素你不找我,我也得來找你。”

“怎么了,你說吧。”尤素道。

“我有男朋友了,”華玉小聲說著,她低頭蹭著鞋:“以后你們這里我就不過來了,你自己多保重吧。”

我們吃驚地看著她。

尤素笑笑:“巧了,我要和你說的也是這個,你以后……也不要來找我了。既然你有主了,好好處著吧,以后我等著吃喜糖。”

華玉猛地抬起頭,緊緊盯著他:“你可真是個混蛋。”

我剛要說什么,尤素用極為嚴厲的眼神制止住我,讓我和鳥爺不要說話。

尤素咳嗽了一聲,臉色有些郁紅,他從沙發(fā)下掏出一個琴盒,從里面取出一把黑色的吉他。調了調鉉,什么也沒說,一邊咳嗽著一邊彈吉他,他彈奏的是《天空之城》。

華玉再也堅持不住,捂著臉轉身就跑,重重地一關門。

看到她走了,尤素再也堅持不住,嘴張開,一口血噴出來,正吐在茶幾上。他臉色慘白,身子一歪。

我和鳥爺趕緊過去扶住他。

尤素把吉他放在一邊,自言自語說:“我和她合作的第一首曲子就是《天空之城》。”

“你這是何苦來的。”鳥爺扼腕嘆息。

尤素看看我們,說:“你們看到的東西不一定是個東西,她走了對她對我都好。就算我沒病,和她也不合適。我三十多歲,開一家死不死活不活的小店,有個破房子,連車都沒有,能給她什么呢?華玉還年輕還是那么漂亮,她有資本去追求更好的生活。”

我們三個人一時沉悶,誰也沒說話,屋子里死氣沉沉。

電話突然響了,鳥爺接通后說了兩句,他放下電話:“老丁那里有眉目了,他請來一個高人,讓我們過去。”

我們收拾收拾出門,外面天氣很好,陽光燦爛。

不知怎么,我忽然對那片山區(qū)的探索欲望沒那么強烈了??赡苁撬赖脚R頭的解脫吧。我現在只想著,把父親留下來的項鏈找回來。

丁文同把我們約到了一家茶館,到了約定的包間,他正在和一個年輕人喝茶聊天。

看到我們來了,他趕忙站起介紹那位年輕人:“這是我的好朋友。”他對我們眨眨眼,低聲說:“他可是高人。”

我們上下打量這個年輕人,不到三十的年紀,長得白白凈凈,穿著規(guī)整的職業(yè)裝,戴著金絲眼鏡,溫文爾雅。只是氣質有些冷,讓人產生拒之門外的錯覺。

這人行嗎?像個小白臉。我們心里狐疑。

“我介紹一下。”丁文同說:“這位叫解南華,是我請來的高人。”

第二十四章 死亡之路

關于黃九嬰的記載很少,陸西星占了一頁,而他僅僅幾行。黃九嬰生于明朝天順五年,根據時間計算,是1461年。也就是說,在1481年他二十歲。雖然年輕一些,但好賴能和鐘馗成書的時間吻合上。

尤素發(fā)現不對勁的地方:“這個黃九嬰怎么只有生年沒有卒年?”

果然,在黃九嬰名字的后面,生卒年一欄寫著(1461—)。后面卒年是空的。

丁文同說:“這種情況有兩種解釋,第一種比較常規(guī),就是說此人卒年不詳。那個年代到現在已經好幾百年,文獻經過數次浩劫,缺失散落,這也正常。”

“還有一種解釋呢?”我問。

丁文同遲疑一下,一語驚人:“表示這個人還沒死。”

我們面面相覷,丁文同補充說:“至少在這本書成書的時候,還沒有找到此人死亡的相關證據,只能做爭議性擱置。”

鳥爺翻看這本厚書的前頁,那里有出版說明,這本書出版于1983年。也就是說,這位黃九嬰在1983年的時候,寫這本書的編者至少沒有考證到他死亡的確鑿證據。

尤素摸著下巴,喃喃說有點意思。

我們再看關于他的詞條,黃九嬰生于1461年,明朝天順五年,師從道家南宗的楊海幽,根據南宗輩分九字排序:西道通,大江東,海九空。他排“九”字輩。黃九嬰年少多智,聰慧無比,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煉金燒黃,最后有據可查的記載,他在三十三歲那年飄渺而去,“隱然不知其終”。

尤素看著丁文同手里的古書說:“如果這本書是鐘馗寫給黃九嬰的,這里面就有玄機了。”

我們看他,等他解釋。

“鐘馗寫這本書的本意,咱們猜測過,帶有奉勸之意。”尤素說:“鐘馗勸潛虛子堪破世事,洞察無常。他為什么要這么做?我估計潛虛子做了什么或是說了什么出格的話,兩人是好朋友,鐘馗覺得他要這么繼續(xù)下去,很可能走火入魔,便不惜把自己知道的絕密寫成小冊子給了潛虛子,讓他歸入正途。”

“牽強,牽強太牽強。”鳥爺搖頭。

尤素說:“我這么推測不是沒有道理,假如說潛虛子就是黃九嬰,這個人從記載來看非常聰明,十幾歲就能煉丹。當然,咱沒煉過,不知道里面的玄機,但我想傳承肯定特別隱晦復雜,比高數還難懂。所以說,黃九嬰應該是個少年奇才。這樣的人,學東西快,腦子活,可又缺少紅塵歷練,必然持才孤傲,年輕人不可一世。鐘馗一定是發(fā)現了苗頭,規(guī)勸他沉下心。”

我聽得津津有味,覺得就算牽強,可也符合大邏輯。

“然后呢?”我問。

尤素說:“我在想一個問題,這本寫給黃九嬰的書,為什么會落在君天房地產的山里?這幾百年,看樣子發(fā)生了很多的動蕩和波折啊。老丁剛才說鐘馗正神出了問題,那么和這本書的主人更迭有沒有關系呢?”

“越想越復雜,頭疼。”鳥爺擺手,靠著沙發(fā)說:“我現在就想知道,我們的事怎么辦。”

丁文同想想說:“各位這樣吧,今天我們算是簡單接觸一下,信息交流匯總,你們如果信得過我,就把東西放在我這,我研究研究。再一個,我在社會上認識一些奇人,可以拜托他們給點建議。”

我們把資料都放在丁文同這里。多大的信任談不上,畢竟這些東西放在我們這里一分錢不值,我們也看不懂,莫不如交給他研究,說不定能有個結果。

過了幾天,我正在家郁郁想著心事,尤素打來電話。

他的口氣很嚴肅,在電話里說:“老馬,今天我和鳥爺去醫(yī)院檢查身體。”

我心一揪,一股不祥的預感油然而生:“結果?”

好半天,電話里沒有聲音,尤素嘆了口氣:“我和鳥爺被發(fā)現……患了白血病。”

“什么?!”我愣了,這個消息簡直像晴空霹靂一樣,震得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。

我的眼淚唰一下流出來,說不出什么滋味,難受得要命。

尤素沉默了很長時間,這才說道:“老馬,我給你打電話的意思是讓你也到醫(yī)院檢查一下。我和鳥爺都認為,我們身上的病應該是突發(fā)癥,和那片山區(qū)的經歷有很大的關系。”

我說道:“醫(yī)院我就不去了,如果也是檢查出絕癥,查不查都沒有用。如果不是絕癥,不查也罷。就算我日后死了,也比提心吊膽強。”

“你不能諱疾忌醫(yī)。”尤素沉靜地說。

我苦笑一下:“與其去醫(yī)院,還不如找出那片山區(qū)的秘密,咱們身上病的根子就在那。”

我們約定了時間,到尤素的家里集合,商量下一步事情怎么辦。

到了尤素家,氣氛很沉悶,鳥爺戴著口罩,在電腦前玩掃雷,眼神不在屏幕上,不知飛哪去了。尤素盤膝坐在沙發(fā)上看書,看我來了,把茶幾上的煙扔給我:“來一根。”

“這都什么時候還抽煙?”我氣著說。

“還沒死呢。”尤素從煙盒里抽出一根:“死到臨頭再說。”

鳥爺忽然哈哈笑了一聲,我轉頭看他,鳥爺走過來,也抽出一根煙:“白血病,哈哈,有意思。”

“你不會是嚇傻了吧?”我說。

鳥爺坐在沙發(fā)上:“我想過會死,但沒想到死來得這么快。細想想,我這一生,嘖嘖,活得真他媽叫個窩囊。重新洗牌也好,下輩子托生到富二代家。你怕死嗎?”他問尤素。

尤素笑:“不怕。你呢?”

鳥爺哈哈大笑,看我:“你怕死嗎?”

我正要說什么,門忽然敲響了,我過去打開門,居然是華玉。

我看著華玉,突然發(fā)現她那么陌生。華玉已經洗凈鉛華,穿了一件工工整整的T恤,耳朵上的耳釘,手指上的指甲油都洗掉了,不施粉黛,簡單扎了個馬尾巴,清純得不像話。

我一閃身讓她進來,走進客廳,我對尤素說:“華玉來了。”

“是我讓她來的。”尤素道。

華玉走進客廳的時候,尤素和鳥爺眼睛都為之一亮。

我拍拍鳥爺,示意我們到里屋去回避。

華玉說:“不用走,我來就說一句話,你們都是我的朋友,不要回避,大家都聽聽。尤素你不找我,我也得來找你。”

“怎么了,你說吧。”尤素道。

“我有男朋友了,”華玉小聲說著,她低頭蹭著鞋:“以后你們這里我就不過來了,你自己多保重吧。”

我們吃驚地看著她。

尤素笑笑:“巧了,我要和你說的也是這個,你以后……也不要來找我了。既然你有主了,好好處著吧,以后我等著吃喜糖。”

華玉猛地抬起頭,緊緊盯著他:“你可真是個混蛋。”

我剛要說什么,尤素用極為嚴厲的眼神制止住我,讓我和鳥爺不要說話。

尤素咳嗽了一聲,臉色有些郁紅,他從沙發(fā)下掏出一個琴盒,從里面取出一把黑色的吉他。調了調鉉,什么也沒說,一邊咳嗽著一邊彈吉他,他彈奏的是《天空之城》。

華玉再也堅持不住,捂著臉轉身就跑,重重地一關門。

看到她走了,尤素再也堅持不住,嘴張開,一口血噴出來,正吐在茶幾上。他臉色慘白,身子一歪。

我和鳥爺趕緊過去扶住他。

尤素把吉他放在一邊,自言自語說:“我和她合作的第一首曲子就是《天空之城》。”

“你這是何苦來的。”鳥爺扼腕嘆息。

尤素看看我們,說:“你們看到的東西不一定是個東西,她走了對她對我都好。就算我沒病,和她也不合適。我三十多歲,開一家死不死活不活的小店,有個破房子,連車都沒有,能給她什么呢?華玉還年輕還是那么漂亮,她有資本去追求更好的生活。”

我們三個人一時沉悶,誰也沒說話,屋子里死氣沉沉。

電話突然響了,鳥爺接通后說了兩句,他放下電話:“老丁那里有眉目了,他請來一個高人,讓我們過去。”

我們收拾收拾出門,外面天氣很好,陽光燦爛。

不知怎么,我忽然對那片山區(qū)的探索欲望沒那么強烈了。可能是死到臨頭的解脫吧。我現在只想著,把父親留下來的項鏈找回來。

丁文同把我們約到了一家茶館,到了約定的包間,他正在和一個年輕人喝茶聊天。

看到我們來了,他趕忙站起介紹那位年輕人:“這是我的好朋友。”他對我們眨眨眼,低聲說:“他可是高人。”

我們上下打量這個年輕人,不到三十的年紀,長得白白凈凈,穿著規(guī)整的職業(yè)裝,戴著金絲眼鏡,溫文爾雅。只是氣質有些冷,讓人產生拒之門外的錯覺。

這人行嗎?像個小白臉。我們心里狐疑。

“我介紹一下。”丁文同說:“這位叫解南華,是我請來的高人。”

點擊獲取下一章

手機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