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滿朝薦聽老伯說起梁老虎的情況,心中有數(shù),于是大家走進(jìn)寧州城內(nèi)。讓大家想不到的是,大街兩旁所有的店鋪都關(guān)著門。大家在大街上走了一程,并沒有一家店鋪開門。這一下麻煩了,今天這一頓晚餐看來是成問題了。
大家正著急,忽然響起銅鑼聲。隨著銅鑼聲響起,街道兩旁的店鋪也紛紛開門了。滿朝薦一行人急于要找到吃飯的店鋪,但是所有的飯店都把他們拒之門外:
“吃飯?本店小本生意,那有那么多飯給你們吃,請另投他處吧。”
“吃飯?不巧,本店沒有飯了,明天早上來吧。”
“走走走,誰能夠供養(yǎng)你們一大幫叫花子!”
這一句話倒提醒了大家,大家互相看看,笑了:不是嗎?我們這一大群叫花子在一起,人家一家人怎么有許多飯供養(yǎng)?原來叫花子有一個不成文的規(guī)矩,每到一個城市或者一個村莊,叫花子都必須分散行動,一個一個地串門走戶要飯,這樣就減輕了施舍者的負(fù)擔(dān)。
知道了原委,也就有了辦法。管生活的張侍郎摸出一些碎銀在手,從新來到剛才到過的“寧城綜合食店”門外,敲敲門,門開了。店小二看到又是剛才的叫花子,又要關(guān)門,張侍郎把手掌攤開,白花花的銀子呈現(xiàn)在店小二面前,店小二看到白花花的銀子,臉上露出笑容:“客官你稍等,讓小人叫店主。主人快來,有生意!”
剛才把大家趕出門外的胖墩墩老板火急火燎來到門口,店小二示意老板看那叫花子的手掌,此時張侍郎雖然把手掌收攏了一些,但是還可以看到有碎銀露出,老板心中一愣:“怎么這叫花子還有銀子?”但是老板顧不了那么多,首先得把生意穩(wěn)住,于是老板立刻露出與剛才截然不同的一張臉,一張本來就胖墩墩現(xiàn)在由于笑容可掬而顯得臉上的肉更多的臉:“啊喲,昨晚夢見紅日高照今日果然有貴人登門,快進(jìn)來坐!快進(jìn)來坐!咦,那些兄弟都是嗎?都進(jìn)來!都進(jìn)來坐!”
大家忍著暗笑走進(jìn)店內(nèi),圍著一張圓桌坐了。老板和兩位店小二忙著給客人篩了茶,老板問:“請問客官吃點什么?”張侍郎反問:“貴店招牌是‘寧城綜合食店’,不知道有些什么可吃的?”
“我們這食店規(guī)模雖然不大,但是品種齊全,麥面、玉米面、蕎粉窩窩頭、小米飯、燕麥油餅、豆?jié){泡牛奶。不過,本店最拿手的貨還是面食。不知道各位喜歡吃點什么?”
“既然老板最拿手的貨是面食,那就讓我們品賞品賞貴店的面食吧。”
“好咧,小伙計,捧出面團(tuán)搞拉面。”老板吩咐一聲,小伙計從內(nèi)房捧出一團(tuán)經(jīng)過揉捏的面團(tuán),老板卷起袖子開始獻(xiàn)功夫:先將大團(tuán)軟面反復(fù)搗、揉、抻、摔后,將面團(tuán)放在面板上,用兩手握住條的兩端,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。條拉長后,兩端對折,繼續(xù)握住兩端摔打,如此反復(fù)多次,然后搓成長條。將溜好的面條放在案板上,撒上清油,手握兩端,兩臂均勻用力加速向外抻拉,然后再兩頭對折,兩頭同時放在左手的指縫內(nèi),右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,手心上翻,使面條形成絞索狀,同時兩手往兩邊抻拉。面條拉長后,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,右手繼續(xù)勾住另一端抻拉。抻拉的速度就像風(fēng)車轉(zhuǎn)動一般快。忽然,老板將面的一端放在地面上的一塊木板上,另外一端拉過頭頂,不停抖動,如瀑布般“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”,看得人眼睛也花了。經(jīng)過一陣風(fēng)車般的轉(zhuǎn)動、抖動,老板的一雙手停下來了,手中的面條已經(jīng)變得細(xì)粉絲般的細(xì)小。老板自我介紹道:這就是拉面,著名的寧州拉面。
“老板真的了不起,真正一個行家!”有人開始夸獎。
“天下都以蘭州拉面為絕活,想不到你們寧州也有拉面高手,師傅一定是受過蘭州師傅的真?zhèn)靼桑?rdquo;
“客官,你這話本人不敢茍同,難道非要得到蘭州師傅的真?zhèn)??你們想想,我們寧州與蘭州相距多遠(yuǎn)?實際上,拉面是我們整個陜北和隴東的特技,在我們這里,沒有一手拉面絕活,你能夠做面食生意嗎?不說別處,就我們寧州,拉面也是高手如云哪。”老板越說越來勁:
“要說拉面的技術(shù),最重要的是抻拉,初學(xué)者很難掌握要領(lǐng)。同樣的面團(tuán),在有經(jīng)驗的老廚師手中,不但拉面速度快,且拉出的面條粗細(xì)均勻,且不斷裂,而初學(xué)者就很難做到。一個面節(jié)正好拉一大碗面,每拉一下,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,拉到最后,雙手上下抖動幾次,則面條柔韌綿長,粗細(xì)均勻。一般二細(xì)均為七扣,細(xì)的則為九扣,毛細(xì)面可以達(dá)十一扣,條細(xì)如絲,且不斷裂,面條光滑筋道,在鍋里稍煮一下即撈出,柔韌不粘。有句順口留形容往鍋里下面:‘拉面好似一盤線,下到鍋里悠悠轉(zhuǎn),撈到碗里菊花瓣’。拉面又叫甩面、扯面、抻面,根據(jù)不同口味和喜好還可制成小拉條、空心拉面、夾餡拉面、龍須面、扁條拉面、水拉面等不同品種。拉面可以蒸、煮、烙、炸、炒,各有一番風(fēng)味。咦,不知客官喜歡吃哪一種?是喜歡蒸吃或是喜歡煮吃?或者是……奧,客官是喜歡吃什么臊子的面條?隴東一帶都流行牛肉拉面,就是用牛肉做臊子的,另外加蘿卜、豆腐、大肉等切丁,加黃花節(jié)、木耳、海帶等配蔥的調(diào)料入鍋熱油爆炒,兌水加入油潑辣子、打入雞蛋即成香氣四溢的臊子湯。好吃哪,所以我們寧州有一套順口溜:‘煮在鍋里蓮花轉(zhuǎn),挑在筷子打秋天,撈在碗里一條線,吃在嘴里活神仙。’……來了來了,拉面來了,各位客官慢用,慢用。”老板的話終于停下來了,大家開始吃面條。
也許是剛才老板的精彩表演激發(fā)了大家的的食欲,那拉面吃起來果然有一種特殊的風(fēng)味,于是大家在狼吞虎咽的同時不時發(fā)出一聲聲贊嘆,讓老板高興得拉開的嘴巴和一雙眼睛都保持著一條細(xì)縫。
很快,大家吃完拉面,摸出手帕揩楷嘴巴,店小二篩茶。張侍郎問:“十四碗拉面,一共多少錢?”
“本來么,客官遠(yuǎn)道而來,不應(yīng)該收錢的,但是眼下生意難做,這面錢么……就由客官隨便吧,隨便給一點。”
“師傅,這一點碎銀,當(dāng)面錢不少吧?”張侍郎拿出五百文碎銀遞給老板:“本來么,我們給朝廷打工工資也不高,一年下來,工資也就三四十兩銀子,而且出差補貼也控制得很嚴(yán)格,也只得一兩銀子掰開做幾次用,小氣了。”
“客官是朝廷官員?難怪!難怪!我老夫早就看出,你們這一群人一個個身材魁梧,眼神機(jī)敏,根本就不像討口的。是不是?你們瞞得了別人瞞不過老夫,我老夫什么樣的人沒見過?”老板忽然壓低聲音問:“微服私訪?”
“不不不,我們哪里是什么朝廷官員?我是說,我們鄰村的一位縣太爺,他才是真正給朝廷打工的,他一年的工資是四十兩銀子。”張侍郎后悔說露了嘴,極力掩飾。但是現(xiàn)在你再掩飾也不行了,你那出手就是半兩銀子的舉動就已經(jīng)不打自招地說明自己不是普通百姓,更絕對不是討口的。于是老板又一次重復(fù)那句話:“客官不要回避了,真的微服私訪?”
滿朝薦看到已經(jīng)無法掩飾,于是說道:“微服私訪又怎么樣?這里有什么異常情況嗎?就是說,這里是不是太平?”
老板聽到這里,頓時變了臉色,露出滿臉沮喪,說出一番話來。要知道老板說出什么情況,且看下一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