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5-13 14:05:47

警笛的尖嘯由遠及近,刺破清晨的寧靜,最終在宏業(yè)大廈B座樓下戛然而止。

林默推開車門,一股比先前更加濃重的寒意撲面而來,并非來自天氣,而是源于那股熟悉的、令人作嘔的血腥預兆。

他抬頭望向這棟現(xiàn)代化的寫字樓,陽光下玻璃幕墻反射著冰冷的光,如同巨獸潛伏的鱗片。

“林隊!”一名年輕警員早已等候在警戒線旁,神色凝重,“現(xiàn)場在十七樓,1704室。報警人是隔壁公司的員工趙敏,她說……”警員頓了頓,似乎在斟酌詞句,“她說死者是反鎖在自己辦公室里的,我們是破門才進去的。”

密室?

林默眉峰微蹙,這個詞匯本身就充滿了挑釁的意味。

他沒有多言,快步走進電梯。

電梯在十七樓停下,狹長的走廊里已經(jīng)拉起了警戒線,幾名警員正在維持秩序,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鐵銹味和一種難以名狀的壓抑。

1704室的門敞開著,門鎖處有明顯的暴力破拆痕跡。

林默戴上手套和鞋套,踏入室內(nèi)。

這是一個典型的經(jīng)理辦公室,裝修簡潔現(xiàn)代,外間是會客區(qū),里間則是一間用磨砂玻璃隔斷的書房。

此刻,書房的玻璃門大開著。

他徑直走向書房。

與李威辦公室的混亂不同,這里整潔得有些過分。

一張寬大的紅木辦公桌擺在正中,桌面上文件擺放有序,唯一的凌亂來自桌角——一份攤開的《都市日報》,赫然是第37版!

報紙旁,一名中年男子仰面倒在老板椅上,雙目圓睜,臉上凝固著極致的恐懼。

他的領帶被扯得歪向一邊,頸部皮膚呈現(xiàn)出不自然的青紫色。

“死者劉振東,四十五歲,宏業(yè)大廈一家貿(mào)易公司的老板。”先一步抵達的法醫(yī)蘇瑤正蹲在尸體旁,她戴著口罩和護目鏡,聲音透過阻隔略顯沉悶,卻依舊清晰,“初步判斷死亡時間在三到五個小時之間,也就是凌晨兩點到四點。頸部有明顯勒痕,看寬度和深度,兇器應該是某種細索狀物體。窗戶從內(nèi)部反鎖,沒有撬動痕跡。門也是。”

林默的目光掃過緊閉的窗戶,又落回那份報紙上。

又是第37版,和李威辦公桌上的一模一樣,仿佛一個血腥的簽名,昭示著兇手的身份。

他俯身仔細觀察報紙,今天的第37版頭條是一則關于某企業(yè)家慈善晚宴的新聞,配圖是觥籌交錯的場面。

這和眼前的死者,又有什么關聯(lián)?

“林隊,目擊證人趙敏在外面,情緒不太穩(wěn)定。”一名警員小聲報告。

林默點了點頭,起身走出書房。

會客區(qū)沙發(fā)上,坐著一個年輕女子,臉色蒼白,雙手緊緊攥在一起,身體微微發(fā)抖。

她就是趙敏。

“趙小姐,我是市局刑偵支隊隊長林默。”林默盡量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平和,“能和我們說說你當時看到的情況嗎?”

趙敏抬起頭,眼神里充滿了驚懼和猶豫,聲音細若蚊蚋:“我……我昨晚加班,大概凌晨三點多,準備去茶水間接水。我們公司就在1703,劉總辦公室斜對面。我路過他門口時,看到……看到一個穿著黑色連帽衫的人,鬼鬼祟祟地進了劉總的辦公室。”

“你看清他的長相了嗎?”林默追問。

趙敏用力搖頭,眼淚在眼眶里打轉:“沒有……他戴著帽子和口罩,而且走廊燈光很暗,我只看到一個模糊的黑影。他進去后,我聽到里面?zhèn)鱽硪宦曄袷?hellip;…像是椅子挪動的聲音,然后就沒動靜了。我當時嚇壞了,以為是小偷,趕緊躲回自己辦公室,大氣都不敢出。直到早上……早上同事來了,我才敢說出來,然后報了警。”

“他進去之后,門是關上的嗎?你有沒有聽到鎖門的聲音?”

“門是關上的……好像……好像有很輕微的‘咔噠’一聲,像是里面反鎖了。”趙敏努力回憶著,但顯然,當時的恐懼讓她無法記住太多細節(jié)。

林默沒有再逼問,趙敏提供的線索雖然模糊,但至少證實了案發(fā)時間段內(nèi)確實有人進入過死者辦公室。

一個能悄無聲息進入,并在密室環(huán)境下完成殺人,再從內(nèi)部反鎖的兇手?

他重新回到書房,蘇瑤已經(jīng)完成了初步尸檢,正在采集微量物證。

“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?”林默問。

蘇瑤站起身,摘下口罩,露出一張冷靜而略帶英氣的臉龐。

她那雙漂亮的眼睛此刻銳利如手術刀:“死者指甲有斷裂,指甲縫里提取到了一些非常細微的纖維,和頸部勒痕殘留的纖維成分一致。這種纖維很特殊,韌性極強,但非常纖細,不像普通的繩索。我懷疑兇手使用的是一種特制的工具,既能造成致命勒絞,又方便攜帶和隱藏。”

她頓了頓,看向林默,眼神里帶著一絲探究:“而且,死者的雙手手腕處有輕微的摩擦痕跡,但沒有明顯的捆綁傷。很奇怪,像是被什么東西短暫地束縛過,卻又不足以留下嚴重的痕跡。”

林默的目光再次投向那扇從內(nèi)部反鎖的房門。

兇手進入,殺人,然后將門反鎖離開?

這聽起來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
除非……

他走到門邊,蹲下身,視線幾乎與門鎖持平。

金屬門把手在勘查燈的照射下泛著冷光,鎖舌穩(wěn)穩(wěn)地嵌在門框的凹槽里,一切看起來都天衣無縫。

但林默的視線沒有離開,他像是要在堅硬的金屬上燒灼出洞來。

他的手指輕輕拂過鎖芯邊緣,那種近乎冷漠的專注讓周圍的空氣都仿佛凝固了。

突然,他的指尖微微一頓。

在鎖芯與門板連接處一個極其隱蔽的縫隙里,似乎有一絲極細微、幾乎與灰塵融為一體的異樣反光。

林默的瞳孔不易察覺地收縮了一下。那是什么?

他沒有驚動任何人,只是向后招了招手。

一名負責勘查的痕檢員立刻遞過來一個強光勘查燈和一個精密鑷子。

林默接過,將光束聚焦在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縫隙上。

光線下,那異樣的反光顯露了真容——那是一根比發(fā)絲還要纖細幾分的透明絲線,一端似乎嵌入門板與鎖芯結構的連接處,另一端則消失在門縫下方,幾乎與地面灰塵融為一體。

若非他剛才幾乎將臉貼在門板上,以一種近乎偏執(zhí)的角度去觀察,根本不可能發(fā)現(xiàn)。

他的心跳漏了一拍,不是因為恐懼,而是某種解開謎題的興奮,混合著對兇手心思縝密的凜然。

“給我放大鏡和取證袋。”林默的聲音低沉而穩(wěn)定。

蘇瑤也注意到了林默的異樣,停止了手頭的工作,走了過來,保持著距離,目光銳利地盯著林默的操作。

林默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尖端輕輕撥動那根細線。

它非常柔韌,似乎有一定的彈性。

他順著細線消失的方向,將勘查燈照向門板底部與地面的縫隙。

縫隙很窄,但足夠讓這樣一根細線穿過。

他的腦海中迅速構建出一個可能的模型:兇手在離開房間后,關上門。

然后,利用某種工具,將這根預先布置好的細線從門外拉動。

細線的另一端很可能連接著門內(nèi)側的鎖鈕或鎖舌的某個機關部位。

通過精確的牽引,細線帶動內(nèi)部的鎖舌彈出,卡入鎖槽,完成了從外部反鎖的假象。

一旦鎖閉完成,兇手再輕輕一抽,利用細線的柔韌和纖細,將其從門縫中完全抽出,不留痕跡。

這需要對鎖具結構有相當?shù)牧私?,還需要極度的耐心和精確的手法。

更重要的是,這解釋了趙敏聽到的那聲輕微的“咔噠”聲——那正是鎖舌被細線牽引到位的聲音。

“找到了。”林默用鑷子夾住細線的末端,極其輕柔地將它從縫隙中一點點抽離出來,放入透明的取證袋中。

細線很短,大約只有十幾厘米長,透明無色,在燈光下幾乎隱形。

“這是……”蘇瑤湊近觀察,”

“高強度聚合物纖維,或者類似的東西。”林默站起身,目光掃過整個房間,“兇手很聰明,他知道我們會重點檢查門窗是否從內(nèi)部反鎖,所以他制造了這個‘密室’。他甚至可能算準了我們會破門而入,破壞掉一部分原始痕跡,讓這個手法更難被發(fā)現(xiàn)。”

這種手法,不僅僅是聰明,更帶有一種對警方的挑釁和熟悉感。

兇手似乎很了解標準的刑偵流程,并且有針對性地設置了障礙。

林默的目光再次落回到辦公桌上那攤開的《都市日報》第37版。

李威,劉振東,兩個看似毫無關聯(lián)的人,都在自己的辦公室被殺,現(xiàn)場都留下了同一天的同一版報紙。

現(xiàn)在又多了一個共同點:兇手都使用了極其巧妙且需要專業(yè)知識的手法。

林默走到辦公桌前,目光掠過那些整齊的文件,最終拿起桌面上死者的手機。

手機屏幕已經(jīng)暗了下去,上面沾染了一些細微的、不易察覺的噴濺狀血跡——可能是死者頸部受壓迫時飛濺的。

他戴著手套,按下開機鍵。

幸運的是,手機沒有設置復雜的密碼,只有一個簡單的圖形鎖,嘗試了兩次后,他用死者僵硬的食指按在指紋識別區(qū),手機解鎖了。

林默迅速打開了信息界面。

收件箱、發(fā)件箱都很正常,大多是工作往來和一些日常信息。

他點開了草稿箱。

里面只有一條未發(fā)送的信息,編輯時間顯示是凌晨3點15分,距離趙敏看到黑影進入的時間非常接近。

收件人一欄是空的,信息內(nèi)容只有短短一行字,卻讓林幕的心臟猛地一沉:

“救我,我知道十五年前的秘密。”

十五年前!

這個時間點像一道閃電劈進林默的腦海。

他父親的懸案,正是在難道劉振東的死,竟然真的和那件塵封已久的舊案有關?

那個所謂的“秘密”,又是什么?

他想把這條信息發(fā)給誰?

林默感到一股寒意順著脊椎爬升。

原本以為只是棘手的連環(huán)殺人案,現(xiàn)在驟然染上了濃重的個人色彩,并且指向了他內(nèi)心深處最不愿觸碰的角落。

他深吸一口氣,強迫自己冷靜下來。

他需要更多的線索,將這些碎片拼湊起來。

就在這時,他口袋里的手機突然震動起來。

來電顯示是蘇瑤的號碼——她應該就在現(xiàn)場,為什么打電話?

林默走到稍微安靜的角落,接通電話。

“林默,”電話那頭傳來蘇瑤略顯急促的聲音,這在她身上很少見,“我剛接到技術隊那邊的初步比對結果!”

“什么結果?”林默立刻問道,他有種預感,這個結果會很重要。

“還記得第一起案子,死者李威指甲縫里提取到的那些微量纖維嗎?”蘇瑤的聲音帶著一絲難以置信,“成分分析出來了,初步認定……和我們醫(yī)院常用的那種藍色一次性手術手套的材質高度吻合!”

林默的眉頭瞬間鎖緊。

第一個死者李威的現(xiàn)場,留下的痕跡指向了醫(yī)用手套?

這和劉振東案現(xiàn)場發(fā)現(xiàn)的用來制造密室的特種細線,以及勒死他的那種特殊纖維,似乎又不是一個路數(shù)。

一個兇手,卻在兩個現(xiàn)場留下了風格迥異的微量物證?還是說……

林默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物證袋里那根幾乎看不見的細線,以及死者劉振東指甲里的斷裂痕跡。

蘇瑤之前說過,劉振東指甲里也提取到了纖維,和頸部勒痕的纖維一致。

手術手套纖維……特種細線纖維……兩個死者指甲里的發(fā)現(xiàn)……

一個念頭在他腦中閃過。

李威指甲里的纖維來自手術手套。

那劉振東指甲里的纖維呢?

僅僅是來自勒住他脖子的兇器嗎?

他需要重新確認。

“蘇瑤,”林默的聲音變得異常凝重,“關于李威指甲里的纖維,還有更詳細的報告嗎?我現(xiàn)在需要立刻重新檢查一遍,尤其是和劉振東指甲里的纖維進行交叉比對。”

第2章 密室殺人案

警笛的尖嘯由遠及近,刺破清晨的寧靜,最終在宏業(yè)大廈B座樓下戛然而止。

林默推開車門,一股比先前更加濃重的寒意撲面而來,并非來自天氣,而是源于那股熟悉的、令人作嘔的血腥預兆。

他抬頭望向這棟現(xiàn)代化的寫字樓,陽光下玻璃幕墻反射著冰冷的光,如同巨獸潛伏的鱗片。

“林隊!”一名年輕警員早已等候在警戒線旁,神色凝重,“現(xiàn)場在十七樓,1704室。報警人是隔壁公司的員工趙敏,她說……”警員頓了頓,似乎在斟酌詞句,“她說死者是反鎖在自己辦公室里的,我們是破門才進去的。”

密室?

林默眉峰微蹙,這個詞匯本身就充滿了挑釁的意味。

他沒有多言,快步走進電梯。

電梯在十七樓停下,狹長的走廊里已經(jīng)拉起了警戒線,幾名警員正在維持秩序,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鐵銹味和一種難以名狀的壓抑。

1704室的門敞開著,門鎖處有明顯的暴力破拆痕跡。

林默戴上手套和鞋套,踏入室內(nèi)。

這是一個典型的經(jīng)理辦公室,裝修簡潔現(xiàn)代,外間是會客區(qū),里間則是一間用磨砂玻璃隔斷的書房。

此刻,書房的玻璃門大開著。

他徑直走向書房。

與李威辦公室的混亂不同,這里整潔得有些過分。

一張寬大的紅木辦公桌擺在正中,桌面上文件擺放有序,唯一的凌亂來自桌角——一份攤開的《都市日報》,赫然是第37版!

報紙旁,一名中年男子仰面倒在老板椅上,雙目圓睜,臉上凝固著極致的恐懼。

他的領帶被扯得歪向一邊,頸部皮膚呈現(xiàn)出不自然的青紫色。

“死者劉振東,四十五歲,宏業(yè)大廈一家貿(mào)易公司的老板。”先一步抵達的法醫(yī)蘇瑤正蹲在尸體旁,她戴著口罩和護目鏡,聲音透過阻隔略顯沉悶,卻依舊清晰,“初步判斷死亡時間在三到五個小時之間,也就是凌晨兩點到四點。頸部有明顯勒痕,看寬度和深度,兇器應該是某種細索狀物體。窗戶從內(nèi)部反鎖,沒有撬動痕跡。門也是。”

林默的目光掃過緊閉的窗戶,又落回那份報紙上。

又是第37版,和李威辦公桌上的一模一樣,仿佛一個血腥的簽名,昭示著兇手的身份。

他俯身仔細觀察報紙,今天的第37版頭條是一則關于某企業(yè)家慈善晚宴的新聞,配圖是觥籌交錯的場面。

這和眼前的死者,又有什么關聯(lián)?

“林隊,目擊證人趙敏在外面,情緒不太穩(wěn)定。”一名警員小聲報告。

林默點了點頭,起身走出書房。

會客區(qū)沙發(fā)上,坐著一個年輕女子,臉色蒼白,雙手緊緊攥在一起,身體微微發(fā)抖。

她就是趙敏。

“趙小姐,我是市局刑偵支隊隊長林默。”林默盡量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平和,“能和我們說說你當時看到的情況嗎?”

趙敏抬起頭,眼神里充滿了驚懼和猶豫,聲音細若蚊蚋:“我……我昨晚加班,大概凌晨三點多,準備去茶水間接水。我們公司就在1703,劉總辦公室斜對面。我路過他門口時,看到……看到一個穿著黑色連帽衫的人,鬼鬼祟祟地進了劉總的辦公室。”

“你看清他的長相了嗎?”林默追問。

趙敏用力搖頭,眼淚在眼眶里打轉:“沒有……他戴著帽子和口罩,而且走廊燈光很暗,我只看到一個模糊的黑影。他進去后,我聽到里面?zhèn)鱽硪宦曄袷?hellip;…像是椅子挪動的聲音,然后就沒動靜了。我當時嚇壞了,以為是小偷,趕緊躲回自己辦公室,大氣都不敢出。直到早上……早上同事來了,我才敢說出來,然后報了警。”

“他進去之后,門是關上的嗎?你有沒有聽到鎖門的聲音?”

“門是關上的……好像……好像有很輕微的‘咔噠’一聲,像是里面反鎖了。”趙敏努力回憶著,但顯然,當時的恐懼讓她無法記住太多細節(jié)。

林默沒有再逼問,趙敏提供的線索雖然模糊,但至少證實了案發(fā)時間段內(nèi)確實有人進入過死者辦公室。

一個能悄無聲息進入,并在密室環(huán)境下完成殺人,再從內(nèi)部反鎖的兇手?

他重新回到書房,蘇瑤已經(jīng)完成了初步尸檢,正在采集微量物證。

“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?”林默問。

蘇瑤站起身,摘下口罩,露出一張冷靜而略帶英氣的臉龐。

她那雙漂亮的眼睛此刻銳利如手術刀:“死者指甲有斷裂,指甲縫里提取到了一些非常細微的纖維,和頸部勒痕殘留的纖維成分一致。這種纖維很特殊,韌性極強,但非常纖細,不像普通的繩索。我懷疑兇手使用的是一種特制的工具,既能造成致命勒絞,又方便攜帶和隱藏。”

她頓了頓,看向林默,眼神里帶著一絲探究:“而且,死者的雙手手腕處有輕微的摩擦痕跡,但沒有明顯的捆綁傷。很奇怪,像是被什么東西短暫地束縛過,卻又不足以留下嚴重的痕跡。”

林默的目光再次投向那扇從內(nèi)部反鎖的房門。

兇手進入,殺人,然后將門反鎖離開?

這聽起來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
除非……

他走到門邊,蹲下身,視線幾乎與門鎖持平。

金屬門把手在勘查燈的照射下泛著冷光,鎖舌穩(wěn)穩(wěn)地嵌在門框的凹槽里,一切看起來都天衣無縫。

但林默的視線沒有離開,他像是要在堅硬的金屬上燒灼出洞來。

他的手指輕輕拂過鎖芯邊緣,那種近乎冷漠的專注讓周圍的空氣都仿佛凝固了。

突然,他的指尖微微一頓。

在鎖芯與門板連接處一個極其隱蔽的縫隙里,似乎有一絲極細微、幾乎與灰塵融為一體的異樣反光。

林默的瞳孔不易察覺地收縮了一下。那是什么?

他沒有驚動任何人,只是向后招了招手。

一名負責勘查的痕檢員立刻遞過來一個強光勘查燈和一個精密鑷子。

林默接過,將光束聚焦在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縫隙上。

光線下,那異樣的反光顯露了真容——那是一根比發(fā)絲還要纖細幾分的透明絲線,一端似乎嵌入門板與鎖芯結構的連接處,另一端則消失在門縫下方,幾乎與地面灰塵融為一體。

若非他剛才幾乎將臉貼在門板上,以一種近乎偏執(zhí)的角度去觀察,根本不可能發(fā)現(xiàn)。

他的心跳漏了一拍,不是因為恐懼,而是某種解開謎題的興奮,混合著對兇手心思縝密的凜然。

“給我放大鏡和取證袋。”林默的聲音低沉而穩(wěn)定。

蘇瑤也注意到了林默的異樣,停止了手頭的工作,走了過來,保持著距離,目光銳利地盯著林默的操作。

林默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尖端輕輕撥動那根細線。

它非常柔韌,似乎有一定的彈性。

他順著細線消失的方向,將勘查燈照向門板底部與地面的縫隙。

縫隙很窄,但足夠讓這樣一根細線穿過。

他的腦海中迅速構建出一個可能的模型:兇手在離開房間后,關上門。

然后,利用某種工具,將這根預先布置好的細線從門外拉動。

細線的另一端很可能連接著門內(nèi)側的鎖鈕或鎖舌的某個機關部位。

通過精確的牽引,細線帶動內(nèi)部的鎖舌彈出,卡入鎖槽,完成了從外部反鎖的假象。

一旦鎖閉完成,兇手再輕輕一抽,利用細線的柔韌和纖細,將其從門縫中完全抽出,不留痕跡。

這需要對鎖具結構有相當?shù)牧私?,還需要極度的耐心和精確的手法。

更重要的是,這解釋了趙敏聽到的那聲輕微的“咔噠”聲——那正是鎖舌被細線牽引到位的聲音。

“找到了。”林默用鑷子夾住細線的末端,極其輕柔地將它從縫隙中一點點抽離出來,放入透明的取證袋中。

細線很短,大約只有十幾厘米長,透明無色,在燈光下幾乎隱形。

“這是……”蘇瑤湊近觀察,”

“高強度聚合物纖維,或者類似的東西。”林默站起身,目光掃過整個房間,“兇手很聰明,他知道我們會重點檢查門窗是否從內(nèi)部反鎖,所以他制造了這個‘密室’。他甚至可能算準了我們會破門而入,破壞掉一部分原始痕跡,讓這個手法更難被發(fā)現(xiàn)。”

這種手法,不僅僅是聰明,更帶有一種對警方的挑釁和熟悉感。

兇手似乎很了解標準的刑偵流程,并且有針對性地設置了障礙。

林默的目光再次落回到辦公桌上那攤開的《都市日報》第37版。

李威,劉振東,兩個看似毫無關聯(lián)的人,都在自己的辦公室被殺,現(xiàn)場都留下了同一天的同一版報紙。

現(xiàn)在又多了一個共同點:兇手都使用了極其巧妙且需要專業(yè)知識的手法。

林默走到辦公桌前,目光掠過那些整齊的文件,最終拿起桌面上死者的手機。

手機屏幕已經(jīng)暗了下去,上面沾染了一些細微的、不易察覺的噴濺狀血跡——可能是死者頸部受壓迫時飛濺的。

他戴著手套,按下開機鍵。

幸運的是,手機沒有設置復雜的密碼,只有一個簡單的圖形鎖,嘗試了兩次后,他用死者僵硬的食指按在指紋識別區(qū),手機解鎖了。

林默迅速打開了信息界面。

收件箱、發(fā)件箱都很正常,大多是工作往來和一些日常信息。

他點開了草稿箱。

里面只有一條未發(fā)送的信息,編輯時間顯示是凌晨3點15分,距離趙敏看到黑影進入的時間非常接近。

收件人一欄是空的,信息內(nèi)容只有短短一行字,卻讓林幕的心臟猛地一沉:

“救我,我知道十五年前的秘密。”

十五年前!

這個時間點像一道閃電劈進林默的腦海。

他父親的懸案,正是在難道劉振東的死,竟然真的和那件塵封已久的舊案有關?

那個所謂的“秘密”,又是什么?

他想把這條信息發(fā)給誰?

林默感到一股寒意順著脊椎爬升。

原本以為只是棘手的連環(huán)殺人案,現(xiàn)在驟然染上了濃重的個人色彩,并且指向了他內(nèi)心深處最不愿觸碰的角落。

他深吸一口氣,強迫自己冷靜下來。

他需要更多的線索,將這些碎片拼湊起來。

就在這時,他口袋里的手機突然震動起來。

來電顯示是蘇瑤的號碼——她應該就在現(xiàn)場,為什么打電話?

林默走到稍微安靜的角落,接通電話。

“林默,”電話那頭傳來蘇瑤略顯急促的聲音,這在她身上很少見,“我剛接到技術隊那邊的初步比對結果!”

“什么結果?”林默立刻問道,他有種預感,這個結果會很重要。

“還記得第一起案子,死者李威指甲縫里提取到的那些微量纖維嗎?”蘇瑤的聲音帶著一絲難以置信,“成分分析出來了,初步認定……和我們醫(yī)院常用的那種藍色一次性手術手套的材質高度吻合!”

林默的眉頭瞬間鎖緊。

第一個死者李威的現(xiàn)場,留下的痕跡指向了醫(yī)用手套?

這和劉振東案現(xiàn)場發(fā)現(xiàn)的用來制造密室的特種細線,以及勒死他的那種特殊纖維,似乎又不是一個路數(shù)。

一個兇手,卻在兩個現(xiàn)場留下了風格迥異的微量物證?還是說……

林默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物證袋里那根幾乎看不見的細線,以及死者劉振東指甲里的斷裂痕跡。

蘇瑤之前說過,劉振東指甲里也提取到了纖維,和頸部勒痕的纖維一致。

手術手套纖維……特種細線纖維……兩個死者指甲里的發(fā)現(xiàn)……

一個念頭在他腦中閃過。

李威指甲里的纖維來自手術手套。

那劉振東指甲里的纖維呢?

僅僅是來自勒住他脖子的兇器嗎?

他需要重新確認。

“蘇瑤,”林默的聲音變得異常凝重,“關于李威指甲里的纖維,還有更詳細的報告嗎?我現(xiàn)在需要立刻重新檢查一遍,尤其是和劉振東指甲里的纖維進行交叉比對。”

點擊獲取下一章

手機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