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3-10 19:30:32

“讓人如何?東陽,你跟隨朕這么多年,還從未如此吞吞吐吐,怎么,難道那小子口出狂言,說了些謀反的話?”

李昱心情不錯,還開起了玩笑。

但是聽到造反二字,徐東陽卻嚇得趕緊雙膝跪倒在地。

這話從李昱的嘴里說出來,沒有任何問題。

畢竟,人家就是皇帝,還能自己造自己的反嗎?

即使是也只能當他自己閑得慌。

可當奴才的,哪怕沒說聽到都是錯。

伴君如伴虎,也不怪徐東陽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。

不過很顯然,李昱并不想嚇唬對方,只是心情好,開了個玩笑而已,趕緊就讓對方起來了。

“三皇子殿下遠比我和宮內其他人想的更加成熟穩(wěn)重。”

“而且,老奴感覺三皇子殿下的心中有一腔熱血,他想要為這個國家洗刷屈辱,他想讓百姓們過上安居樂業(yè)的生活。”

“與此同時,他也知道,本朝現在的穩(wěn)定來之不易,老奴覺得,他非常體諒陛下的所作所為。”

“陛下,老奴之前和您說過,那位老翁的大兒子戰(zhàn)死疆場,原本在老翁心中,還有些怨念。”

“不過,三皇子殿下卻說,一寸山河一寸雪,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,有國才有家,當戰(zhàn)爭開始時,莫說是普通百姓的兒子,就算是他這位當朝皇子,也要披甲上戰(zhàn)場,哪怕戰(zhàn)死沙場,甚至尸骨無存,他也無怨無悔。”

徐東陽很是認真的說道。

把之前李孝承口中所說的豪言壯語,甚至可以稱之為流傳千古的金句,一字不落的都說了出來。

不過,這些在大黎史書上是沒有的。

徐東陽也看過不少其他國家的書籍,也沒有聽說過這幾句至理名言。

那鐵定是三皇子文采斐然,有感而發(fā),原創(chuàng)出來的。

可想而知,口中金句頻出,能夠寫出流傳千古詩篇的三皇子,在文軒閣那些老家伙的眼中,是有多么的搶手。

此刻,徐東陽在重復這些金句名言,再回想那首邊塞詩的時候,依舊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。

只有愛這個國家愛到骨子里,才能夠說出這些話。

三皇子殿下的格局一下子就上去了。

別看徐東陽平時在宮里是個啞巴,聾子,但是很多事情,他都心明鏡似的。

大皇子李延宗,在宮中結交朋黨,近半數的官員都看好他做太子。

甚至以后繼承大統(tǒng),在他自己心中也是舍我其誰。

從現在的情況來看,大皇子乃是嫡長子,勢力也是幾個皇子中最大的,很適合做太子的位置,也能夠勉強服眾。

不過,他的格局卻依舊停留在和幾個兄弟勾心斗角上面。

而三皇子呢,根本就不屑于和兄弟相爭。

他的志向更加高遠,格局更大,是站在整個國家的立場上思考問題。

在徐東陽這兒,李孝承只用一天的時間,便把大皇子李延宗直接秒掉了。

當然了,也只是在他這兒,至于在李昱那兒是什么情況,徐東陽不會問,也不想問。

“一寸山河一寸血,說的太對了,可是父皇直到駕崩的那日都沒想明白這個問題,他覺得以武立國,以文治國,重文輕武,才能夠讓國家長治久安。”

“然而,他萬萬沒想到,想讓野蠻人跟你講道理,將文化,講文明,那你就先把他們打服。”

“我大黎王朝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先祖一刀一槍拼下來的,而如今,用那些所謂的文學經典,朗朗上口的絕美詩篇就想守得住,簡直癡人說夢。”

李昱一邊搖頭一邊說道。

其實這個道理,他也不是在登基之日就悟出來的。

而是在幾年前,幾個國家聯(lián)合挑事,要將弱小的大黎王朝覆滅,瓜分地盤的那一刻。

李昱發(fā)現,大黎的軍事實力太弱了,征役的士兵都是文縐縐的小白臉,手無縛雞之力。

上了戰(zhàn)場,就是給人當活靶子。

至于上層的將領,那就更加匱乏了。

迄今為止,也只有征東大將軍趙東雷勉強算得上名將的門檻。

要知道,當世的十大名將都是周圍幾國培養(yǎng)的,各個都是身經百戰(zhàn),有勇有謀,鮮有敗績。

哪怕是晉國排名第九的那位將軍,在五年前的黎晉之戰(zhàn)中,也是把趙東雷按在地上摩擦,打的毫無招架之力。

可見,這第十名和第九名之間的差距有多大。

所以,早在幾年前,李昱就著手進行改革了。

首當其沖的便是軍事改革。

不過,任何改革都是破壞原有的秩序,制定新秩序。

其中涉及很多固有的利益團體,改革十分艱難。

按照這個進度,沒有個十年八載,根本見不到絲毫成效。

李昱愁啊,每天睡不著覺,頭發(fā)一把把的掉。

可現實不會因為他愁而出現絲毫轉機。

晉國的使團馬上就要到靖州了。

說句不好聽的,人家都已經打到家門口了。

如果不妥善處理,靖州畢竟落入敵國之手,大黎再失一城,而且還是極為重要的戰(zhàn)略要地。

哪怕勉強躲過滅國之禍,以后,命脈也掌握在他國手中了。

次日一早,李孝承早早起床。

并不像電影電視劇中演的那樣,十幾個丫鬟服侍他這個皇子起床洗漱。

好在作為穿越者的李孝承,也不習慣別人伺候。

他又不殘疾,臉還是自己洗的干凈。

不過,話雖這么說,李孝承也想看看服侍自己的婢女。

那些之前找自己麻煩的就算了。

當然,只要以后不再找麻煩,李孝承也不想算舊賬。

人嘛,還是要大氣一點的。

“小蘭,一會兒跟我出去一趟。”

李孝承呼喚道。

這個小蘭,在原主的記憶里,對他還是非常不錯的。

十六七歲的小丫頭,長得白白凈凈,尤其是胸前的山巒,堪稱高聳入云。

李孝承沒別的愛好,就喜歡燈亮的。

哪怕現在麻煩纏身,可李孝承還是很有信心,化被動為主動的。

好不容易當回皇子,要是不近女色,那可就太虧了。

尤其是在古代,身邊服侍的小丫鬟,那不就是同房丫鬟嗎?

臉上寫滿了任君采摘幾個字。

第16章 一寸山河,一寸血

“讓人如何?東陽,你跟隨朕這么多年,還從未如此吞吞吐吐,怎么,難道那小子口出狂言,說了些謀反的話?”

李昱心情不錯,還開起了玩笑。

但是聽到造反二字,徐東陽卻嚇得趕緊雙膝跪倒在地。

這話從李昱的嘴里說出來,沒有任何問題。

畢竟,人家就是皇帝,還能自己造自己的反嗎?

即使是也只能當他自己閑得慌。

可當奴才的,哪怕沒說聽到都是錯。

伴君如伴虎,也不怪徐東陽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。

不過很顯然,李昱并不想嚇唬對方,只是心情好,開了個玩笑而已,趕緊就讓對方起來了。

“三皇子殿下遠比我和宮內其他人想的更加成熟穩(wěn)重。”

“而且,老奴感覺三皇子殿下的心中有一腔熱血,他想要為這個國家洗刷屈辱,他想讓百姓們過上安居樂業(yè)的生活。”

“與此同時,他也知道,本朝現在的穩(wěn)定來之不易,老奴覺得,他非常體諒陛下的所作所為。”

“陛下,老奴之前和您說過,那位老翁的大兒子戰(zhàn)死疆場,原本在老翁心中,還有些怨念。”

“不過,三皇子殿下卻說,一寸山河一寸雪,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,有國才有家,當戰(zhàn)爭開始時,莫說是普通百姓的兒子,就算是他這位當朝皇子,也要披甲上戰(zhàn)場,哪怕戰(zhàn)死沙場,甚至尸骨無存,他也無怨無悔。”

徐東陽很是認真的說道。

把之前李孝承口中所說的豪言壯語,甚至可以稱之為流傳千古的金句,一字不落的都說了出來。

不過,這些在大黎史書上是沒有的。

徐東陽也看過不少其他國家的書籍,也沒有聽說過這幾句至理名言。

那鐵定是三皇子文采斐然,有感而發(fā),原創(chuàng)出來的。

可想而知,口中金句頻出,能夠寫出流傳千古詩篇的三皇子,在文軒閣那些老家伙的眼中,是有多么的搶手。

此刻,徐東陽在重復這些金句名言,再回想那首邊塞詩的時候,依舊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。

只有愛這個國家愛到骨子里,才能夠說出這些話。

三皇子殿下的格局一下子就上去了。

別看徐東陽平時在宮里是個啞巴,聾子,但是很多事情,他都心明鏡似的。

大皇子李延宗,在宮中結交朋黨,近半數的官員都看好他做太子。

甚至以后繼承大統(tǒng),在他自己心中也是舍我其誰。

從現在的情況來看,大皇子乃是嫡長子,勢力也是幾個皇子中最大的,很適合做太子的位置,也能夠勉強服眾。

不過,他的格局卻依舊停留在和幾個兄弟勾心斗角上面。

而三皇子呢,根本就不屑于和兄弟相爭。

他的志向更加高遠,格局更大,是站在整個國家的立場上思考問題。

在徐東陽這兒,李孝承只用一天的時間,便把大皇子李延宗直接秒掉了。

當然了,也只是在他這兒,至于在李昱那兒是什么情況,徐東陽不會問,也不想問。

“一寸山河一寸血,說的太對了,可是父皇直到駕崩的那日都沒想明白這個問題,他覺得以武立國,以文治國,重文輕武,才能夠讓國家長治久安。”

“然而,他萬萬沒想到,想讓野蠻人跟你講道理,將文化,講文明,那你就先把他們打服。”

“我大黎王朝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先祖一刀一槍拼下來的,而如今,用那些所謂的文學經典,朗朗上口的絕美詩篇就想守得住,簡直癡人說夢。”

李昱一邊搖頭一邊說道。

其實這個道理,他也不是在登基之日就悟出來的。

而是在幾年前,幾個國家聯(lián)合挑事,要將弱小的大黎王朝覆滅,瓜分地盤的那一刻。

李昱發(fā)現,大黎的軍事實力太弱了,征役的士兵都是文縐縐的小白臉,手無縛雞之力。

上了戰(zhàn)場,就是給人當活靶子。

至于上層的將領,那就更加匱乏了。

迄今為止,也只有征東大將軍趙東雷勉強算得上名將的門檻。

要知道,當世的十大名將都是周圍幾國培養(yǎng)的,各個都是身經百戰(zhàn),有勇有謀,鮮有敗績。

哪怕是晉國排名第九的那位將軍,在五年前的黎晉之戰(zhàn)中,也是把趙東雷按在地上摩擦,打的毫無招架之力。

可見,這第十名和第九名之間的差距有多大。

所以,早在幾年前,李昱就著手進行改革了。

首當其沖的便是軍事改革。

不過,任何改革都是破壞原有的秩序,制定新秩序。

其中涉及很多固有的利益團體,改革十分艱難。

按照這個進度,沒有個十年八載,根本見不到絲毫成效。

李昱愁啊,每天睡不著覺,頭發(fā)一把把的掉。

可現實不會因為他愁而出現絲毫轉機。

晉國的使團馬上就要到靖州了。

說句不好聽的,人家都已經打到家門口了。

如果不妥善處理,靖州畢竟落入敵國之手,大黎再失一城,而且還是極為重要的戰(zhàn)略要地。

哪怕勉強躲過滅國之禍,以后,命脈也掌握在他國手中了。

次日一早,李孝承早早起床。

并不像電影電視劇中演的那樣,十幾個丫鬟服侍他這個皇子起床洗漱。

好在作為穿越者的李孝承,也不習慣別人伺候。

他又不殘疾,臉還是自己洗的干凈。

不過,話雖這么說,李孝承也想看看服侍自己的婢女。

那些之前找自己麻煩的就算了。

當然,只要以后不再找麻煩,李孝承也不想算舊賬。

人嘛,還是要大氣一點的。

“小蘭,一會兒跟我出去一趟。”

李孝承呼喚道。

這個小蘭,在原主的記憶里,對他還是非常不錯的。

十六七歲的小丫頭,長得白白凈凈,尤其是胸前的山巒,堪稱高聳入云。

李孝承沒別的愛好,就喜歡燈亮的。

哪怕現在麻煩纏身,可李孝承還是很有信心,化被動為主動的。

好不容易當回皇子,要是不近女色,那可就太虧了。

尤其是在古代,身邊服侍的小丫鬟,那不就是同房丫鬟嗎?

臉上寫滿了任君采摘幾個字。

點擊獲取下一章

手機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