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11-12 00:26:33

兩日過后,楊令源將尉遲恭送下了山。臨分手時,他殷殷囑托對方道:“大哥此去可要當(dāng)心吶,如有不順就趕緊回來。還有,那鞭法尚需勤加練習(xí)才成,您可千萬不能有所懈怠呀!”

說罷,二人即灑淚互道珍重而別。

……

五月初一這天,楊令源照例去見他的師父——蘭陵谷主。

在那處巨石上面,蘭陵谷主一如既往地沒有任何多余的話,只吩咐了一句“五月初五卯時三刻在此處等我”,即翩然轉(zhuǎn)身走了,就像魏晉風(fēng)骨的那班隱士高人們一樣。

因為知道師父這個我行我素的德行,所以楊令源也不多問,微微欠身恭送其離開之后,便也返回了草庵去。

……

五月初五這日一早,借口去寺廟里祈求平安的楊令源獨自一人出了門。趕到約定的地點時,他卻看到了一個和自己年紀(jì)大致相仿的少年郎。

“看什么看?趕緊上來見過你的師兄!”隨后露出一個頭來的蘭陵谷主用一向冷峻的口吻催促道。

“是的,師父!”說罷,楊令源即縱身躍上了那塊巨石。

……

“這是你的師兄——徐世勣,他字懋功,比你大概年長了有一多歲吧。”蘭陵谷主指著身旁的那個英武少年介紹道。

“師兄在上,請受師弟一拜!”楊令源趕緊向?qū)Ψ叫卸Y道。

“師弟不必多禮,以后就叫我懋功吧。”徐世勣躬身回應(yīng)道。

“師兄客氣了!”楊令源再次施禮道,“今日于此得見汝之面,真可說是三生有幸吶!”

“你倆就不要再酸文假醋的了,好不好?。繛閹熥罴蛇@個,難道你們會不知?”蘭陵谷主不耐煩道,“今日還有要事,你們需趕緊隨我來!”

相互吐了一下舌頭,楊令源和徐世勣趕忙跟在蘭陵谷主的身后去了山澗對面的那片桃林。

……

“你們當(dāng)緊隨為師行動,切不可大意,若是跟丟了,則后果自負(fù)??!”

“從未想到這桃林竟還是一個神秘的所在,我且得跟緊了,弄不好前面有什么不可知的危險也說不一定,如果落了單,那怕就會有麻煩了啊!”一想到此處,楊令源遂趕忙三步并著兩步跟上了師父和師兄。

……

越往桃林的深處,其樹枝就越密、繁花也就越多,到后來時,居然還因其阻擋住視線而讓人難辨了東西南北。

此時,楊令源不禁想起了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里所寫的:晉太元中,武陵人捕魚為業(yè)。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(shù)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。漁人甚異之。復(fù)前行,欲窮其林。

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從口入。初極狹,才通人。復(fù)行數(shù)十步,豁然開朗。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。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。其中往來種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。黃發(fā)垂髫,并怡然自樂。

見漁人,乃大驚,問所從來。具答之。便要還家,設(shè)酒殺雞作食。村中聞有此人,咸來問訊。自云先世避秦時亂,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,不復(fù)出焉,遂與外人間隔。問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。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,皆嘆惋。余人各復(fù)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數(shù)日,辭去。此中人語云:“不足為外人道也。”

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處處志之。及郡下,詣太守,說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隨其往,尋向所志,遂迷,不復(fù)得路。

南陽劉子驥,高尚士也,聞之,欣然規(guī)往。未果,尋病終。后遂無問津者。

剛默誦完畢,楊令源便聽得蘭陵谷主問道:“這就快要到了,待會兒看到什么切莫多問,只管跟著為師走即可,都聽明白了嗎?”

“是的,師父!”楊令源和徐世勣異口同聲地回答道。

……

片刻之間,正如《桃花源記》里所說的“豁然開朗”,楊令源但見一個異常隱蔽的谷口出現(xiàn)在了桃林的盡頭。

跟著進到谷中之后,他發(fā)現(xiàn)其里面還果真存在著另外的一番天地。

……

“原來這才是真正的‘蘭陵谷’?。?rdquo;想的同時,楊令源的眼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。因為就在不遠的地方,不但出現(xiàn)了房舍、炊煙和農(nóng)田,還有耕牛這一類的活物。

……

又走了約摸幾里路,一個小規(guī)模的集市出現(xiàn)在了眼前,一切都和山谷外的沒有區(qū)別,只那市井上的人卻無論男女老少都戴著一個異常猙獰的面具,那種和蘭陵谷主一模一樣的面具,這不禁讓楊令源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吃驚,而正是由于有師父的叮囑在先,因此,他方才強忍住了沒問。

與《桃花源記》有所不同的是,看到楊令源和徐世勣的集市中人并未表現(xiàn)出些許的驚慌和不安,或者說是好奇。他們照常干著自己的事情不說,易物的易物,打鐵的打鐵……且見到蘭陵谷主時,也僅為點頭罷了,而沒有似想象中般的那種尊卑有別,一切都是那么地淡然、和緩、輕松與平等。

只是,在這一切的表象下面,卻仿佛隱藏著一個巨大秘密似的,就如同戴在每個人臉上的那張面具一樣,于詭異之中顯現(xiàn)出了幾分神秘來。

……

出集市不遠,于一片山坡上出現(xiàn)的一處草廬即是蘭陵谷主的家了。

當(dāng)師徒三人走進去的時候,一個年齡大概在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從堂屋里迎出問候道:“爹爹,您回來啦?”

“倩兒,你祖母可好嗎?”蘭陵谷主以楊令源從未見過的一種“溫和”向那個稱他為“爹爹”的小女孩兒反問道。

“祖母很好,現(xiàn)已閉上眼睛了。”那個叫做“倩兒”的恭順地答道。

“睜眼閉眼不都一樣嗎?”自言自語念叨的同時,蘭陵谷主走進了廳堂。

“爹爹,這兩位可否就是您說過的客人呀?”

“多嘴!何不快去煮些茶來啊?”

……

將女兒打發(fā)出去的蘭陵谷主隨即向跟著進來的楊令源和徐世勣二人講道:“在這草廬后面的樹林中有一處叫做‘蘭陵洞’的,進入其中不遠,你們就會看到有三條支洞分別延往北、西、南三個方向。你倆當(dāng)可各自選取其中的一條進去,而至于進去之后會找到什么,則就要看個人的造化了。記?。∧銈冇星抑挥幸淮芜x擇的機會,都聽清楚了嗎?”

“是的,師父!”

接下來,兩人帶上蘭陵谷主事先為其準(zhǔn)備好的引火之物就前往了樹林中的山洞。

……

因進洞不久即看不清了路,所以,二人便趕緊點燃了火把查勘。借著光亮,他倆很快就發(fā)現(xiàn)蘭陵洞的洞中環(huán)境其實比想象中的要干燥許多。其洞高大概有一丈左右,寬也有將近一丈,規(guī)整的洞壁上面還有著人工開鑿過的顯著痕跡。

走了約摸半里路的光景,二人即幾乎于同時聽到了從洞中傳來的些許響動,好像是風(fēng)聲,又似乎夾雜了翅膀扇動的聲音,待走近看時,卻猛然發(fā)現(xiàn)一對正發(fā)出亮光的小東西在死死地盯著自己看。

……

因武功均屬上乘,所以他倆尚算鎮(zhèn)定,可雖說沒有驚叫起來,但也是嚇得夠嗆了。停在原地半晌不敢上前,稍后,還是反應(yīng)得快些的楊令源悄聲向旁邊的徐世勣建議道:“師兄,您將火把扔過去,我則把飛石準(zhǔn)備好,若是發(fā)現(xiàn)異常,則咱倆打了便跑……”

“行吧!”見沒有別的辦法好想,徐世勣便只得立馬點頭表示了同意,“師弟,我可就要扔了……”

“扔吧!”摸出三枚小石子來,且全神貫注著盯向前方的楊令源同對方發(fā)指令道。

……

那火把在空中劃出一道絢麗的光帶,接著,便不偏不倚地落在了發(fā)亮東西的跟前。隨著火把落地,那東西竟于跳動著的同時,發(fā)出了一陣嘯叫。

“原來竟是那只金雕!”待看清過后,他二人均不約而同地啞然失笑了。

“師兄,看來你也是見過這只雕兒的,對吧?”楊令源一邊揣回石子,一邊問道。

“對,見過!”徐世勣答道,“應(yīng)該就是師父平時豢養(yǎng)的那只。”

“此金雕不是師父專門用來捕蛇的嗎?”楊令源不解地問道,“如何今日會出現(xiàn)在了這里呢?”

“師父此舉多半有其用意吧,不如……你我過去看了再說?”

說罷,二人即慢慢靠了上去,待走近一瞧時,這才發(fā)現(xiàn)金雕所在的位置原來正是三個支洞的分岔路口所在。

“師兄,想必這雕兒即是您我今日的監(jiān)考官吶!”楊令源邊以玩笑的語氣說道,邊就試著觀察起了前方支洞的情況來。

……

支洞的狀況和主洞差不多,只是規(guī)模要小上一圈兒。不過,容一人通行還是綽綽有余的,且正如蘭陵谷主所講的那樣,其延伸的方向剛好是正北、正西和正南。

“師弟,你想選哪一條?。?rdquo;

“誠如師兄所言,我覺得這雕兒很有可能便是您我選擇的關(guān)鍵之所在。”楊令源若有所思地回答道。

“愚兄和師弟也有同樣的想法,說說看,你是如何分析的?”

“我覺得關(guān)鍵就在那雕兒的‘金’字上。”思忖了片刻的楊令源毫無保留地答道,“金者,五行屬西方,所以我選擇西面的支洞。”

“為兄以為不然,我倒覺得破解之法應(yīng)是藏在了那個‘雕’字上。”

“哦?”楊令源好奇地問道,“師兄如何會這樣考慮呢?”

“雕者,鳥也!”徐世勣自信滿滿地答道,“鳥在四象之中屬南方,所以我選擇南面的支洞。”

“也行!那我們就分頭去試一試吧,看看各自都能找出些什么東西來,好嗎?”

“好!只是無論誰先出來,咱們皆需在此處等著對方,同意嗎?”

“那就一言為定了!”

擊掌為誓之后,二人即分別走向了南面和西面的那兩個支洞……

《第五十章》靈鷲峰結(jié)義(下)

兩日過后,楊令源將尉遲恭送下了山。臨分手時,他殷殷囑托對方道:“大哥此去可要當(dāng)心吶,如有不順就趕緊回來。還有,那鞭法尚需勤加練習(xí)才成,您可千萬不能有所懈怠呀!”

說罷,二人即灑淚互道珍重而別。

……

五月初一這天,楊令源照例去見他的師父——蘭陵谷主。

在那處巨石上面,蘭陵谷主一如既往地沒有任何多余的話,只吩咐了一句“五月初五卯時三刻在此處等我”,即翩然轉(zhuǎn)身走了,就像魏晉風(fēng)骨的那班隱士高人們一樣。

因為知道師父這個我行我素的德行,所以楊令源也不多問,微微欠身恭送其離開之后,便也返回了草庵去。

……

五月初五這日一早,借口去寺廟里祈求平安的楊令源獨自一人出了門。趕到約定的地點時,他卻看到了一個和自己年紀(jì)大致相仿的少年郎。

“看什么看?趕緊上來見過你的師兄!”隨后露出一個頭來的蘭陵谷主用一向冷峻的口吻催促道。

“是的,師父!”說罷,楊令源即縱身躍上了那塊巨石。

……

“這是你的師兄——徐世勣,他字懋功,比你大概年長了有一多歲吧。”蘭陵谷主指著身旁的那個英武少年介紹道。

“師兄在上,請受師弟一拜!”楊令源趕緊向?qū)Ψ叫卸Y道。

“師弟不必多禮,以后就叫我懋功吧。”徐世勣躬身回應(yīng)道。

“師兄客氣了!”楊令源再次施禮道,“今日于此得見汝之面,真可說是三生有幸吶!”

“你倆就不要再酸文假醋的了,好不好???為師最忌這個,難道你們會不知?”蘭陵谷主不耐煩道,“今日還有要事,你們需趕緊隨我來!”

相互吐了一下舌頭,楊令源和徐世勣趕忙跟在蘭陵谷主的身后去了山澗對面的那片桃林。

……

“你們當(dāng)緊隨為師行動,切不可大意,若是跟丟了,則后果自負(fù)啊!”

“從未想到這桃林竟還是一個神秘的所在,我且得跟緊了,弄不好前面有什么不可知的危險也說不一定,如果落了單,那怕就會有麻煩了??!”一想到此處,楊令源遂趕忙三步并著兩步跟上了師父和師兄。

……

越往桃林的深處,其樹枝就越密、繁花也就越多,到后來時,居然還因其阻擋住視線而讓人難辨了東西南北。

此時,楊令源不禁想起了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里所寫的:晉太元中,武陵人捕魚為業(yè)。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(shù)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。漁人甚異之。復(fù)前行,欲窮其林。

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從口入。初極狹,才通人。復(fù)行數(shù)十步,豁然開朗。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。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。其中往來種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。黃發(fā)垂髫,并怡然自樂。

見漁人,乃大驚,問所從來。具答之。便要還家,設(shè)酒殺雞作食。村中聞有此人,咸來問訊。自云先世避秦時亂,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,不復(fù)出焉,遂與外人間隔。問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。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,皆嘆惋。余人各復(fù)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數(shù)日,辭去。此中人語云:“不足為外人道也。”

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處處志之。及郡下,詣太守,說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隨其往,尋向所志,遂迷,不復(fù)得路。

南陽劉子驥,高尚士也,聞之,欣然規(guī)往。未果,尋病終。后遂無問津者。

剛默誦完畢,楊令源便聽得蘭陵谷主問道:“這就快要到了,待會兒看到什么切莫多問,只管跟著為師走即可,都聽明白了嗎?”

“是的,師父!”楊令源和徐世勣異口同聲地回答道。

……

片刻之間,正如《桃花源記》里所說的“豁然開朗”,楊令源但見一個異常隱蔽的谷口出現(xiàn)在了桃林的盡頭。

跟著進到谷中之后,他發(fā)現(xiàn)其里面還果真存在著另外的一番天地。

……

“原來這才是真正的‘蘭陵谷’啊?”想的同時,楊令源的眼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。因為就在不遠的地方,不但出現(xiàn)了房舍、炊煙和農(nóng)田,還有耕牛這一類的活物。

……

又走了約摸幾里路,一個小規(guī)模的集市出現(xiàn)在了眼前,一切都和山谷外的沒有區(qū)別,只那市井上的人卻無論男女老少都戴著一個異常猙獰的面具,那種和蘭陵谷主一模一樣的面具,這不禁讓楊令源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吃驚,而正是由于有師父的叮囑在先,因此,他方才強忍住了沒問。

與《桃花源記》有所不同的是,看到楊令源和徐世勣的集市中人并未表現(xiàn)出些許的驚慌和不安,或者說是好奇。他們照常干著自己的事情不說,易物的易物,打鐵的打鐵……且見到蘭陵谷主時,也僅為點頭罷了,而沒有似想象中般的那種尊卑有別,一切都是那么地淡然、和緩、輕松與平等。

只是,在這一切的表象下面,卻仿佛隱藏著一個巨大秘密似的,就如同戴在每個人臉上的那張面具一樣,于詭異之中顯現(xiàn)出了幾分神秘來。

……

出集市不遠,于一片山坡上出現(xiàn)的一處草廬即是蘭陵谷主的家了。

當(dāng)師徒三人走進去的時候,一個年齡大概在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從堂屋里迎出問候道:“爹爹,您回來啦?”

“倩兒,你祖母可好嗎?”蘭陵谷主以楊令源從未見過的一種“溫和”向那個稱他為“爹爹”的小女孩兒反問道。

“祖母很好,現(xiàn)已閉上眼睛了。”那個叫做“倩兒”的恭順地答道。

“睜眼閉眼不都一樣嗎?”自言自語念叨的同時,蘭陵谷主走進了廳堂。

“爹爹,這兩位可否就是您說過的客人呀?”

“多嘴!何不快去煮些茶來?。?rdquo;

……

將女兒打發(fā)出去的蘭陵谷主隨即向跟著進來的楊令源和徐世勣二人講道:“在這草廬后面的樹林中有一處叫做‘蘭陵洞’的,進入其中不遠,你們就會看到有三條支洞分別延往北、西、南三個方向。你倆當(dāng)可各自選取其中的一條進去,而至于進去之后會找到什么,則就要看個人的造化了。記??!你們有且只有一次選擇的機會,都聽清楚了嗎?”

“是的,師父!”

接下來,兩人帶上蘭陵谷主事先為其準(zhǔn)備好的引火之物就前往了樹林中的山洞。

……

因進洞不久即看不清了路,所以,二人便趕緊點燃了火把查勘。借著光亮,他倆很快就發(fā)現(xiàn)蘭陵洞的洞中環(huán)境其實比想象中的要干燥許多。其洞高大概有一丈左右,寬也有將近一丈,規(guī)整的洞壁上面還有著人工開鑿過的顯著痕跡。

走了約摸半里路的光景,二人即幾乎于同時聽到了從洞中傳來的些許響動,好像是風(fēng)聲,又似乎夾雜了翅膀扇動的聲音,待走近看時,卻猛然發(fā)現(xiàn)一對正發(fā)出亮光的小東西在死死地盯著自己看。

……

因武功均屬上乘,所以他倆尚算鎮(zhèn)定,可雖說沒有驚叫起來,但也是嚇得夠嗆了。停在原地半晌不敢上前,稍后,還是反應(yīng)得快些的楊令源悄聲向旁邊的徐世勣建議道:“師兄,您將火把扔過去,我則把飛石準(zhǔn)備好,若是發(fā)現(xiàn)異常,則咱倆打了便跑……”

“行吧!”見沒有別的辦法好想,徐世勣便只得立馬點頭表示了同意,“師弟,我可就要扔了……”

“扔吧!”摸出三枚小石子來,且全神貫注著盯向前方的楊令源同對方發(fā)指令道。

……

那火把在空中劃出一道絢麗的光帶,接著,便不偏不倚地落在了發(fā)亮東西的跟前。隨著火把落地,那東西竟于跳動著的同時,發(fā)出了一陣嘯叫。

“原來竟是那只金雕!”待看清過后,他二人均不約而同地啞然失笑了。

“師兄,看來你也是見過這只雕兒的,對吧?”楊令源一邊揣回石子,一邊問道。

“對,見過!”徐世勣答道,“應(yīng)該就是師父平時豢養(yǎng)的那只。”

“此金雕不是師父專門用來捕蛇的嗎?”楊令源不解地問道,“如何今日會出現(xiàn)在了這里呢?”

“師父此舉多半有其用意吧,不如……你我過去看了再說?”

說罷,二人即慢慢靠了上去,待走近一瞧時,這才發(fā)現(xiàn)金雕所在的位置原來正是三個支洞的分岔路口所在。

“師兄,想必這雕兒即是您我今日的監(jiān)考官吶!”楊令源邊以玩笑的語氣說道,邊就試著觀察起了前方支洞的情況來。

……

支洞的狀況和主洞差不多,只是規(guī)模要小上一圈兒。不過,容一人通行還是綽綽有余的,且正如蘭陵谷主所講的那樣,其延伸的方向剛好是正北、正西和正南。

“師弟,你想選哪一條啊?”

“誠如師兄所言,我覺得這雕兒很有可能便是您我選擇的關(guān)鍵之所在。”楊令源若有所思地回答道。

“愚兄和師弟也有同樣的想法,說說看,你是如何分析的?”

“我覺得關(guān)鍵就在那雕兒的‘金’字上。”思忖了片刻的楊令源毫無保留地答道,“金者,五行屬西方,所以我選擇西面的支洞。”

“為兄以為不然,我倒覺得破解之法應(yīng)是藏在了那個‘雕’字上。”

“哦?”楊令源好奇地問道,“師兄如何會這樣考慮呢?”

“雕者,鳥也!”徐世勣自信滿滿地答道,“鳥在四象之中屬南方,所以我選擇南面的支洞。”

“也行!那我們就分頭去試一試吧,看看各自都能找出些什么東西來,好嗎?”

“好!只是無論誰先出來,咱們皆需在此處等著對方,同意嗎?”

“那就一言為定了!”

擊掌為誓之后,二人即分別走向了南面和西面的那兩個支洞……

點擊獲取下一章

手機版